力晶合肥12寸晶圆厂正式启用,大陆内存大军再掀战火版图恐剧烈变动
-力晶合肥12寸晶圆厂正式启用!明年Q2进入量产逐步拉升产能
晶合总经理黎湘鄂指出,晶合在力晶支持下建置完整的晶圆厂生产、质量与企业管理系统,并完成 5000 份各种技术文件移转,延续力晶扎实的营运基础。目前晶合总员工数约 800 人,其中以力晶为骨干招募了 250 位台湾技术人才,而晶合与力晶彼此也互派人员支援或训练,为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岸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交流之一。
目前晶合正进行试产,预计 2018 年第二季进入量产,月产能规模为 1 万片,并按计划逐步增加,目标 2019 年达每月 4 万片产能规模。
大陆内存大军再掀战火 版图恐剧烈变动 睿力单刀直入19奈米 紫光亦酝酿新布局
睿力在合肥12吋厂的建置时程超前,已完成两层楼的厂房,2017年底搬入机台设备,现已在谈硅晶圆产能,值得注意的是,业界传出睿力要直接切入19奈米制程发展,预计2018年2月底开始进入第一批产品的生产,业界认为此举十分大胆。
半导体业者指出,面对美光仍举着专利侵权司法大刀,未来大陆阵营自行研发的DRAM产品若不外销,只在大陆境内使用,国际大厂恐将无计可施,因为单是满足大陆市场需求的内存芯片,其实就已是相当庞大的产能和商机。
睿力加速布局另一个考虑,就是希望抢在联电晋华12吋厂之前,把DRAM技术做出来且进入量产,如此一来,合肥市政府便可望成为大陆新的科技之都,涵盖京东方的面板厂、晶合的晶圆代工厂、睿力的DRAM厂、群联的NAND Flash控制芯片厂等。
-晶圆代工产能提升 人才短缺仍是问题
中芯国际目前的先进制程与其他大厂仍有很大一段的落差,以台湾晶圆双雄来说,台积电2017年第1季16/20纳米制程比重已有31%,且28纳米制程比重高达25%,合计40纳米及其以下制程比重来到69%;联电2017年第1季28纳米及其以下制程比重已有17%,总计40纳米及其以下制程比重达46%。
反观中芯国际尚停留于28纳米制程,尽管公司预期28纳米制程占营收的比重将由2016年第4季的3.5%提升至2017年第4季的10.0%左右,但其多偏向中低阶的28纳米Ploy/SiON技术,高阶28纳米HKMG制程良率尚未如预期,更何况面临联芯28纳米以高良率的表现持续抢食客户订单,使得中芯国际28纳米制程产品被迫继续降价,造成短期内中芯国际28纳米制程难以获利的窘境。
-总投资70亿通富微电高端封测项目落地厦门海沧
2017年6月26日下午,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与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通富微电”)在厦门签署了共建集成电路先进封测生产线(以下简称:项目)的战略合作协议。按协议约定,项目总投资70亿元,规划建设以Bumping、WLCSP、CP、FC、SiP及三、五族化合物为主的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,重点服务于“福、厦、漳、泉”及华南地区的区域市场和重点企业,项目分三期实施,预计2018年底前一期工程建成投产。
-东芝明年量产96层3D NAND或独投1800亿日圆增产
全球第 2 大 NAND 型快闪存储器厂东芝(Toshiba)28 日宣布,携手 SanDisk 研发出全球首款采用堆叠 96 层制程技术的 3D NAND Flash 产品,且已完成试样。该款产品为 256Gb(32GB)、采用 3bit/cell(TLC:Triple Level Cel)技术的产品,预计于 2017 年下半送样、2018 年开始进行量产,主要用来抢攻数据中心用 SSD、PC 用 SSD 以及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和存储卡等市场。
-苹果自主GPU明年初亮相 正翻越NVIDIA/AMD两座大山
作为科技行业的巨头,苹果在创新这方面的能力一直很强悍。而“掌握核心科技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关乎命运,比如对于手机厂商而言,没有核心技术不客气滴说就只是个组装厂,因此无论高通、三星、苹果,还是华为、都在全力研发自己的处理器。苹果在这方面无疑是相当优秀的,自主设计的CPU不但总是能用上最新架构和技术,性能也一直卓尔不群。
但是,自主GPU相比于自主CPU的难度可大多了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三星Exynos处理器里边的自主CPU早已名扬天下,和高通骁龙平起平坐,但三星搞了好多年了,一直没能搞定自己的GPU。
NVIDIA、AMD是图形行业的两大巨头,虽然进军移动领域很不顺利,但手中握有无数的图形技术专利,无论谁涉足GPU都绕不开他们俩。@i冰宇宙 也在和网友的互动中透露,苹果自主GPU已经设计好了架构,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把专利授权谈下来,这么看只要能尽快搞定NVIDIA、AMD,很快就能投入实用,
-博世投资10亿欧元 在德建无人驾驶车芯片工厂
据美国媒体6月20日消息,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将建造一家10亿欧元(约76亿人民币)的半导体工厂,这是其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投资,用于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自动驾驶汽车部件的大量需求。
-揭密英特尔Optane 3D XPoint存储器采用了哪些创新技术?
美光(Micron) 32L 3D FG CuA TLC NAND的每颗晶粒存储器密度为2.28Gb/mm2,三星(Samsung) 48L TLC V-NAND为2.57Gb/mm2,东芝(Toshiba)/WD 48L BiCS TLC NAND为2.43Gb/mm2,而海力士(SK Hynix)36L P-BiCS MLC NAND则为1.45Gb/mm2。相形之下,英特尔的Optane XPoint的存储器密度为0.62Gb/mm2。
英特尔(Intel)和美光(Micron)在2015年8月推出了3D XPoint,打造出25年以来的首款新型态存储器技术。2016年,英特尔发布采用3D XPoint技术的Optane品牌储存产品,成为该技术最先上市的新一代高性能固态硬盘(SSD)系列。
根据TechInsights的材料分析,XPoint是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(NVM)技术。位元储存根据本体( bulk)电阻的变化,并结合可堆叠的跨网格数据存取阵列。其价格预计将会较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更低,但高于快闪存储器。
TechInsights最近取得了英特尔Optane M.2 80mm 16GB PCIe 3.0并加以拆解,在封装中发现了一个3D X-Point存储器芯片。这是英特尔和美光的首款商用化3D Xpoint产品。英特尔3D X-Point存储器的封装尺寸为241.12mm2(17.6mm x 13.7mm),其中并包含X-Point记体晶粒。该3D X-Point晶粒尺寸为mm2(16.6mm x 12.78mm)。
相较于DRAM产品,3D Xpoint的存储器密度较同样采用20nm技术的DRAM产品更高4.5倍,也比三星的1xnm DDR4高出3.3倍。Xpoint存储器产品采用20nm技术节点,实现0.00176μm2的单元尺寸,这相当于DRAM单元大小的一半。这是因为可堆叠的存储器单元,以及4F2取代6F2用于存储器单元阵列设计。
-2016全球工业半导体制造商排名
-内存强盛CPU式微 三星扶摇直上有望成全球头号芯片生产商
据美国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分析,三星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芯片销售额估计会达到149亿美元,超过英特尔的销售额估值144亿美元。如果成真,这对三星而言将是“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”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也分析认为,如果内存芯片的价格在下半年不出现大幅度波动,三星全年的销售额将高于英特尔,成为全球头号芯片生产商。《金融时报》预估三星2017年的芯片销售总额为636亿美元,英特尔为605亿美元。
2017-07-03 来源:与非网EEFOCUS
晶合总经理黎湘鄂指出,晶合在力晶支持下建置完整的晶圆厂生产、质量与企业管理系统,并完成 5000 份各种技术文件移转,延续力晶扎实的营运基础。目前晶合总员工数约 800 人,其中以力晶为骨干招募了 250 位台湾技术人才,而晶合与力晶彼此也互派人员支援或训练,为中国大陆与台湾两岸史上最大规模的技术交流之一。
目前晶合正进行试产,预计 2018 年第二季进入量产,月产能规模为 1 万片,并按计划逐步增加,目标 2019 年达每月 4 万片产能规模。
大陆内存大军再掀战火 版图恐剧烈变动 睿力单刀直入19奈米 紫光亦酝酿新布局
睿力在合肥12吋厂的建置时程超前,已完成两层楼的厂房,2017年底搬入机台设备,现已在谈硅晶圆产能,值得注意的是,业界传出睿力要直接切入19奈米制程发展,预计2018年2月底开始进入第一批产品的生产,业界认为此举十分大胆。
半导体业者指出,面对美光仍举着专利侵权司法大刀,未来大陆阵营自行研发的DRAM产品若不外销,只在大陆境内使用,国际大厂恐将无计可施,因为单是满足大陆市场需求的内存芯片,其实就已是相当庞大的产能和商机。
睿力加速布局另一个考虑,就是希望抢在联电晋华12吋厂之前,把DRAM技术做出来且进入量产,如此一来,合肥市政府便可望成为大陆新的科技之都,涵盖京东方的面板厂、晶合的晶圆代工厂、睿力的DRAM厂、群联的NAND Flash控制芯片厂等。
-晶圆代工产能提升 人才短缺仍是问题
中芯国际目前的先进制程与其他大厂仍有很大一段的落差,以台湾晶圆双雄来说,台积电2017年第1季16/20纳米制程比重已有31%,且28纳米制程比重高达25%,合计40纳米及其以下制程比重来到69%;联电2017年第1季28纳米及其以下制程比重已有17%,总计40纳米及其以下制程比重达46%。
反观中芯国际尚停留于28纳米制程,尽管公司预期28纳米制程占营收的比重将由2016年第4季的3.5%提升至2017年第4季的10.0%左右,但其多偏向中低阶的28纳米Ploy/SiON技术,高阶28纳米HKMG制程良率尚未如预期,更何况面临联芯28纳米以高良率的表现持续抢食客户订单,使得中芯国际28纳米制程产品被迫继续降价,造成短期内中芯国际28纳米制程难以获利的窘境。
-总投资70亿通富微电高端封测项目落地厦门海沧
2017年6月26日下午,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与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通富微电”)在厦门签署了共建集成电路先进封测生产线(以下简称:项目)的战略合作协议。按协议约定,项目总投资70亿元,规划建设以Bumping、WLCSP、CP、FC、SiP及三、五族化合物为主的先进封装测试产业化基地,重点服务于“福、厦、漳、泉”及华南地区的区域市场和重点企业,项目分三期实施,预计2018年底前一期工程建成投产。
-东芝明年量产96层3D NAND或独投1800亿日圆增产
全球第 2 大 NAND 型快闪存储器厂东芝(Toshiba)28 日宣布,携手 SanDisk 研发出全球首款采用堆叠 96 层制程技术的 3D NAND Flash 产品,且已完成试样。该款产品为 256Gb(32GB)、采用 3bit/cell(TLC:Triple Level Cel)技术的产品,预计于 2017 年下半送样、2018 年开始进行量产,主要用来抢攻数据中心用 SSD、PC 用 SSD 以及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和存储卡等市场。
-苹果自主GPU明年初亮相 正翻越NVIDIA/AMD两座大山
作为科技行业的巨头,苹果在创新这方面的能力一直很强悍。而“掌握核心科技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关乎命运,比如对于手机厂商而言,没有核心技术不客气滴说就只是个组装厂,因此无论高通、三星、苹果,还是华为、都在全力研发自己的处理器。苹果在这方面无疑是相当优秀的,自主设计的CPU不但总是能用上最新架构和技术,性能也一直卓尔不群。
但是,自主GPU相比于自主CPU的难度可大多了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三星Exynos处理器里边的自主CPU早已名扬天下,和高通骁龙平起平坐,但三星搞了好多年了,一直没能搞定自己的GPU。
NVIDIA、AMD是图形行业的两大巨头,虽然进军移动领域很不顺利,但手中握有无数的图形技术专利,无论谁涉足GPU都绕不开他们俩。@i冰宇宙 也在和网友的互动中透露,苹果自主GPU已经设计好了架构,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把专利授权谈下来,这么看只要能尽快搞定NVIDIA、AMD,很快就能投入实用,
-博世投资10亿欧元 在德建无人驾驶车芯片工厂
据美国媒体6月20日消息,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将建造一家10亿欧元(约76亿人民币)的半导体工厂,这是其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投资,用于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自动驾驶汽车部件的大量需求。
-揭密英特尔Optane 3D XPoint存储器采用了哪些创新技术?
美光(Micron) 32L 3D FG CuA TLC NAND的每颗晶粒存储器密度为2.28Gb/mm2,三星(Samsung) 48L TLC V-NAND为2.57Gb/mm2,东芝(Toshiba)/WD 48L BiCS TLC NAND为2.43Gb/mm2,而海力士(SK Hynix)36L P-BiCS MLC NAND则为1.45Gb/mm2。相形之下,英特尔的Optane XPoint的存储器密度为0.62Gb/mm2。
英特尔(Intel)和美光(Micron)在2015年8月推出了3D XPoint,打造出25年以来的首款新型态存储器技术。2016年,英特尔发布采用3D XPoint技术的Optane品牌储存产品,成为该技术最先上市的新一代高性能固态硬盘(SSD)系列。
根据TechInsights的材料分析,XPoint是一种非挥发性存储器(NVM)技术。位元储存根据本体( bulk)电阻的变化,并结合可堆叠的跨网格数据存取阵列。其价格预计将会较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更低,但高于快闪存储器。
TechInsights最近取得了英特尔Optane M.2 80mm 16GB PCIe 3.0并加以拆解,在封装中发现了一个3D X-Point存储器芯片。这是英特尔和美光的首款商用化3D Xpoint产品。英特尔3D X-Point存储器的封装尺寸为241.12mm2(17.6mm x 13.7mm),其中并包含X-Point记体晶粒。该3D X-Point晶粒尺寸为mm2(16.6mm x 12.78mm)。
相较于DRAM产品,3D Xpoint的存储器密度较同样采用20nm技术的DRAM产品更高4.5倍,也比三星的1xnm DDR4高出3.3倍。Xpoint存储器产品采用20nm技术节点,实现0.00176μm2的单元尺寸,这相当于DRAM单元大小的一半。这是因为可堆叠的存储器单元,以及4F2取代6F2用于存储器单元阵列设计。
-2016全球工业半导体制造商排名

-内存强盛CPU式微 三星扶摇直上有望成全球头号芯片生产商
据美国半导体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分析,三星在2017年第二季度的芯片销售额估计会达到149亿美元,超过英特尔的销售额估值144亿美元。如果成真,这对三星而言将是“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”。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也分析认为,如果内存芯片的价格在下半年不出现大幅度波动,三星全年的销售额将高于英特尔,成为全球头号芯片生产商。《金融时报》预估三星2017年的芯片销售总额为636亿美元,英特尔为605亿美元。



2017-07-03 来源:与非网EEFOC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