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芝IC出售案落定,为何我后续有些忐忑?

郭台铭估计要骂人了。折腾一年,他没能入那东芝半导体出售案的局。
东芝今晚发布声明称,旗下芯片业务部门将出售给贝恩资本(Bain Capital)财团,总价约合180亿美元。
贝恩资本财团成员,除了贝恩资本、东芝、SK海力士和日本豪雅株式会社外,还包括苹果、戴尔、金士顿和希捷等其他几家公司。就是美资、日资、韩资。搜了一下外文消息,没有鸿海或富士康的名字。这应该跟日本政府的意识形态思维有关。它们将郭台铭视为大陆一伙的。
这案子几乎已成一个经典大IP。几乎每个月都会炒上几次。看上去,结局还好。
案子里涵括了机构、产业资本、通路伙伴,形式上很有看点。
最初不是这样子,主要是同业竞品美光、海力士、三星。它们参与的目的更多增益主业;还有其他半导体巨头如博通,它有利于强化物联网终端领域的布局;富士康们当然希望借助它补足自身代工服务能力,尤其是服务苹果们。
我们能看到,最终苹果、戴尔、金士顿、希捷们入局。它们是东芝半导体的通路伙伴。有它们的帮衬,后者接下来的运营应该会有一些稳定性。
过去,这个领域因为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,波动甚大。如今面向未来,虽然物联网终端数量更是几百亿计,但现阶段,开始全面云化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AI背后,都需要强大的存储业支撑。苹果们当然期望借助东芝稳定供应链。
过去两季,三星财报甚好,它的主业正是迎合了这波趋势。2017年,它可能超越英特尔,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,不过,三星高度垂直一体的商业模式,很难讨好东芝,它不可能有机会入局。
巨头英特尔,前年也将原服务于CPU体系的大连明星工厂F68,改成了存储芯片厂。显然它不会放过趋势与机会。
同时,这也是中国大陆两年来疯狂布局12英寸存储半导体厂的原因。中国庞大的市场与基础设施建设,未来应该能支撑起不错的foundry。
不过,富士康都没机会入局,中国大陆企业更不可能参与到东芝半导体并购案中。这是面有太多意识形态与冷战思维。
贝恩资本的加入,则既能给并购案带来资本、专业的操作,也能预埋下未来增值出脱、转手的可能。这类机构不赚到大把,不可能出来。而且,它是代替KKR最后入手的。事实上,贝恩很少有半导体并购案例,它以前对传统行业更热心。
这既让人高兴,也让人担心。贝恩不可能长情,未来几年,它肯定少不了一鸡多吃或再度包装转手的资本动作。这建立在波动的预期上,东芝半导体一定会经历更多故事。
你能从过去近20年欧美半导体业剥离、并购案中感受到。
比如惠普当年剥离它的半导体业务安捷伦后,安捷伦又经历了新的剥离,惠锐捷出脱;
比如原欧洲西门子波剥离了它的半导体部门,变身为英飞凌之后,没过多久,英飞凌又剥离出内存业务奇梦达。然后奇梦达没有度过2008-2009年的经济危机影响,后来有接连出手了核心资产。
飞利浦当年剥离了半导体业务,命名为NXP,即恩智浦。几年后,恩智浦又接连剥离了自己的机顶盒等业务。
然后2015年,恩智浦并购了脱胎于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的飞思卡尔。结果趋势判断有误,加上消化不力,收购更多是制造资本市场效应,最后拖垮了恩智浦。随后两年,恩智浦自身开始寻求出售。2017年,有望落入高通之手。
还有更多中小型的案例。尤其是发生在2015年到2017年,非常密集。
这些剥离案背后,几乎全部都有机构反复折腾。这些脱胎出来的新公司,最后的命运大都不太好。我个人认为,除了行业处于大整合周期,许多竞争同质化,也有的业务符合未来融合趋势,它们需要嫁接或融入更大的生态,如此,出售后,接着再出售,本来也有持续整合的诉求。
但老实说,机构的套现出局,人为地制造了波动,影响着公司治理与最终命运走向。最后出路不好,就是切香肠式的利益博弈。
所以,东芝半导体出售案虽有苹果这类通路伙伴支撑,能让新公司有稳定合作,但这案例背后,贝恩们一定会有更多存在感。即便有东芝以及日本资方约束,也很难真正左右这类力量。
还有一层,股东太多,利益就很难平衡,从而也会失去一些所以决策的效率。在重大的技术研发、商业化方面,恐怕会持续面临考验。
东芝半导体业务相对集中,未来分拆空间不算很大,但我也敢做出预判,这种案例一旦有折腾,必定是涉及到生存空间的博弈。再说一句,贝恩过去半导体业投资案例不多。这或许意味着,它对未来的获利预期会更高。
东芝半导体出脱案,标志着日本半导体业的没落。要知道,30年前,东芝半导体可是全球老大。80年代中期,全球前10大半导体企业,日企占据九个。那时它们全是存储类公司。
几年前,日本尔必达折腾之后,已经消失在产业大地。过去多年,索尼、日立、松下等公司的半导体业务,辗转反侧。截至目前,从大的独立的日本半导体集团企业来说,瑞萨还在坚持。
日本半导体业这种动向,也是早期IDM模式的遗流,它随着日本9大电子企业的没落或整合,逐渐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。当然,我这不是否定日本半导体业。截至目前,它在材料、设备领域仍是全球核心的玩家。
东芝半导体出售,应会影响未来两年全球供应链的局部走向。你能从苹果如此热衷参与就能体会到。
但是,放眼更为辽阔的世界,这恐怕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例事实上,过去几年,那些当初被视为足以影响全球半导体及ICT业的并购案,最后证明,其实更多还是资本市场的影响大案。
一个产业的长期成长,不可能依赖一次整合。它仍离不开整个市场与土壤。多年来,诸多并购大案,既是趋势催生的结局,也都是趋势的婢女。东芝半导体业务一定也不会例外。
当然,中国疯狂投建的12英寸工厂,未来一些也有可能沦为沉没成本。
从这点看,我说郭台铭要骂人,其实真没必要。几年后,说不定他会感到庆幸呢。再说了,三年来,东芝的案例里,总会有奇特的风险突然释放,千万不要有什么黑天鹅了哈。否则,我们老写东西,也挺累的哈哈。
2017-09-21 来源:周末客王如晨
文章关键词: 韦尔半导体 香港华清电子(集团)有限公司 东芝IC出售案落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