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半导体30年兴衰路!从“不可一世”到“踪迹难寻”
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日本半导体逐渐被美国打压,后续被美国超越,逐渐失去了“世界第一”的宝座,而随之而来的就是“半导体产业”衰退,似乎曾经的光辉时光一去不复返。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,让日本曾经“傲视群雄”的半导体产业在国际上影响力越来越弱?本文就对此进行探讨,到底是“谁”将日本半导体拉下“神坛”!
将日本半导体彻底击垮的“美国”

上图是作者整理的排名,1987年时日本半导体企业占据了TOP10的50%,可以说“举足轻重”。而到了2017年,只有一家日本企业上榜TOP10。霸占第一位的是韩国三星,TOP10中有6家美国企业!八十年代可以说是日本半导体产业的“全盛时期”,不仅仅是技术能力,销售额也是世界头名。特别是DRAM(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,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)领域,日本产品可以说是“物美价廉”,难逢敌手。

针对这样的情况,美国以《通商法》301条为基准,开始控诉日本“倾销”,从70年代开始就一直批判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政策。其中的一个批判论点是:日本半导体进入美国,对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以及防卫产业的基础造成威胁,会有安保上的问题。是不是听着很耳熟?对于一直跟随美国政策,并且是美国“同盟”的日本,都会以“安保问题”对其进行强烈批判。这就直接促成了1987年的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的诞生,在该协定之中,有这么一条内容:日本政府鼓励日本国内用户(厂家)使用国外(实际上是美国)半导体。

1987年4月,当时的里根总统以“日本向第三国家倾销”“美国半导体份额没有在日本市场扩大”为理由,向日本的电脑和彩电等“高科技”产品征收100%的高关税,瞬间日本“压力山大”。1991年7月,第一次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到期,同年8月美国向日本要求继续签订第二次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。提出“日本生产的半导体规格要符合美国的规格”“将在日本市场的美国半导体份额提升到20%”等要求。1997年7月,在第二次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满期之时,日本半导体已经失去了优势,而美国也终于承认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失效。
整装待发,时代已变

随着第二次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的失效,日本也终于从美国的“压力”之下解脱,可是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变。80年代全盛时期,日本半导体是各家公司为提高自社电子产品性能而发展。比如当时日立利用大型电脑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,但是由于CPU时间(中央处理机时间)等原因,导致在分析结束之前就发生TIME OUT,所以很难计算相关的速度指数和进行光谱分析。日立就通过理研(日本公司)找到了富士通,富士通就将自己公司开发的电脑借给了日立使用,最终完成了模拟。这种开发就是为了提高采用该半导体的产品性能的开发,当时日立和富士通的大型计算机技术和美国IBM不相上下,甚至可以说凌驾IBM之上。

然而1993年英特尔发布奔腾处理器,1995年微软发布PC用系统Windows95,世界潮流从“工作站”转向了PC,随后突然迈入了互联网时代。而日本DRAM供给过剩,对于半导体行业造成了不小打击。不仅如此,美国公司在第二次《日美半导体协定》时,建立了所谓“Fabless运作模式”,企业只专注研究开发,而将生产委外。日本此刻认识到:现在已经是设计和制造分开的时代了。日本对于这种生产方式,似乎显得无“招架之力”。另一方面,日本当时遭受了经济危机的重创,许多电子相关的企业都纷纷裁员。
韩国半导体发展的“背后”-日本人的周末“首尔行”

如前文的数据,2017年半导体行业排名第一的是韩国企业。在上个世纪,并没有听说韩国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半导体企业,那么韩国究竟是靠着什么发展起来的呢?和一位日本半导体业界的“元老”聊天之时,他的一席话解答了作者心中多年的迷惑。由于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技术人员过剩,又处于经济危机之时,一部分技术人员开始了“周末首尔行”。他讲述了一位元东芝半导体员工的事情,这位就称为A先生吧,当时东芝半导体部门处于“裁员恐惧”之中,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人会是谁。当A先生看到比自己更加有技术的人都已经列入了裁员名单后,认识到:被裁员也是时间问题。而东芝内部的裁员名单,却不知道因为何种方式传到了韩国相关行业人的手中,当然这一切都是在“水面化”进行。有些人就开始利用“周末”的时间,飞到首尔将自己掌握的半导体技术倾囊相告,之后再乘坐周日的飞机回到日本。仅仅两天的时间,他们拿到的“谢礼”超过在东芝的工资。这位“元老”还讲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,只是这些都无从查找,所以这里就不再写太多了。归结一句话:韩国半导体产业是靠着日本技术而发展起来的。
世界半导体现状

如开头的数据,2017年半导体销售额TOP10中三星是第一位,较去年增加了26%;英特尔公司叫去年增加了14%。根据美国半导体调查公司IC Insights统计的数据(上图),Fabless全球十大公司中,日企没有一家进入。80年代的飞跃,90年代的衰退,虽然有着一些“不可抗”因素,但是日本企业本身也有着无法推卸的责任。这位业界元老最后说到:“日本企业当初裁员,只留下了一些‘yes man’,才造成了现在日本经济不活跃的‘恶果’。”随着IOT技术的发展,未来电子产品半导体将会迎来一个新的高峰,日本能否在这个风口来临之时再次占据“制高点”?或许对于企业的体制的变革,将成为后续“关键”。
2018-12-24 来源:百家号/日本二三事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摘抄信息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 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版权声明:本文系网络转载,已标明出处。如需转载,请点击原文来源出处,联系作者进行转载。